姓名:李晓峰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
学历/学位: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职称:教授(二级)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主讲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读、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等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大连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一、学术兼职
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委
3、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
二、人才项目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
3、国家民委“领军人才”
4、大连市领军人才
三、获奖成果
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政府奖
1、全国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玛拉沁夫小说艺术论》)(2002)
2、中国广播奖(新闻评论)(二等)(《“儿子”吃掉“老子”引发的思考》)(1995)
3、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契丹艺术史》)(2013)
省部级政府奖
1、大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进步奖•特殊贡献奖:《中华多民族
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2015)
2、大连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被表述的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民族文学》(2017)
3、辽宁省2011-2012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2016)
4、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2015)
5、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契丹艺术史》(2015)
6、内蒙古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女性文学腾起后的失落》(1993)
7、内蒙古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浮躁:文艺的误区》(1996)
8、华北区首届文艺理论奖:《龃龉与回归-关于新写实创作走向的思考》(1995)
9、《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著作,与刘大先合作,第一作者),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
10、《提炼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的“中国经验”》(论文),辽宁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另获国家民委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9)。
11、《“少数民族文学”构造史》(论文),辽宁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
四、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12&121)
2、国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21&269)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07zwj069)
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2BZW134)
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中的少数民族文学话语与史料研究”(21BZW137)
6、国家“十三五”重大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子课题。(2016)
7、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2017)
8、国家民委社会科学项目“1950-1970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再解读”(2007)
9、内蒙古“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契丹艺术史研究”(2007)
10、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玛拉沁夫小说艺术研究”(1991)
11、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少数民族与国家认同双向研究(2014)
12、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A类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2010)
13、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2019)
五、论文、论著(独著及第一作者)
专著
1、《玛拉沁夫小说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
2、《契丹艺术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被表述的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民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6、《左宗棠:中介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
7、《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13卷)主编
论文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当代文坛》《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文艺评论、文学理论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100余篇。《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四个缺失》《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中国影视艺术的大众化品格》《女性文学腾起后的失落》《马克思典型观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继承和发展》《浮躁:文艺的误区》等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研究》《电影电视艺术》《民族问题研究》《社科信息》全文转载转摘。
1、《提炼中华多民族文学发展的“中国经验”》《光明日报》2016-02-18
2、《论20世纪50至7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范式》《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06期。
3、《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祖国认同与表述方式——以诗歌为中心》《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4、《中国纳瓦依研究史综述》《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5期。
5、《集体记忆•文化符号•民族形象——论195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民族主义话语》《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6、《中国文学空间特征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7、《1912—1937:中国文学史中的民族观与民族文学叙事》《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历史的侧面:历史的侧面:《民族文学研究》三十年论文选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8。
8、《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
9、《多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史观的缺失》《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0、《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1、《民族国家话语对个人话语的消解——从《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到《草原上的人们》》《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2、《从诗意启蒙到草原生态的人文关怀——当代蒙古族草原文化小说的嬗变轨迹》《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13、《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现状的思考》《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4、《“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民族问题研究》2012年第5期。
15、《危机•穿越•认同——“阿库乌雾现象”的文化思考》《当代文坛》2013年第3期。
16、《浅议大学生活小说的知识性蕴含》《当代文坛》1987年第1期。
17、《“少数民族文学”构造史》《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5期。
18、《冲突:宗教、文化抑或文明—重读《穆斯林的葬礼》》《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第3期。
19、《民族国家现代性视阈下的一九五○年代中国文学》《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3期。
20、《重复的局限与意味——谈《陈奂生战术》与《陈奂生出国》》《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1期。
21、《龃龉与回归——关于新写实批评与创作走向的思考》《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2.9
22、《重读玛拉沁夫》《南方文坛》2011年第05期。
23、《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四个缺失》《南方文坛》201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9期。
24、《孙书林小说论》《南方文坛》2006年第5期。
25、《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再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26、《各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困境原因初探》《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9期。
27、《死亡的意义》《文艺评论》1992年第2期。
28、《改革者形象演变的纵向考察——兼对一种流行观点的质疑》《文艺评论》1989年第3期。
29、《改革文学超越困境的关键》《文艺评论》1988年第5期。
30、《多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困境与新路》《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31、《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再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5《Chinese Culture》Edit: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sian present Culture
32、《中国影视艺术的大众化品格》《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4收入《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选》远方出版社2001年。
33、《女性文学腾起后的失落》《文学评论家》1990.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0.7期
34、《人生意义的极端领悟》《文学评论家》1991.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12期全文转载。
35、《马克思典型观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继承和发展》《昭蒙师专学报》1989.4《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3期。
36、《浮躁:文艺的误区》刊于《民族文艺报》1993.3 转摘于《社科信息》1993.11期
37、《西部大开发语境下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红岩》2002年第2期。
38、《观念的写实》《文学评论家》1992年第4 期
39、《论玛拉沁夫小说的美学风格》《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40、《时代的文艺与文艺的时代》《民族文艺报》1992年第3期。
41、《评《丐帮漂流记》和《白天鹅之死》 》 《文学评论家》1988年第5期。
42、《评长篇小说< 神山之魂>》《大海洋》杂志(台湾) 2000年第9期。
43、《当代大学生活小说的反思和未来断想》 《文学评论家》1987年第5期。
44、《“文化高原”:中国文学想象力的宝藏》《文艺报》2012.04.06.08。
45、《忧思与期望——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人民日报》1992.4.9 .04。
46、Ureltu’s Ewenki narratives and the crisis of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第一作者)Race & Class,2020.1
47、“少数民族文学”构造史(独著),《当代作家评论》2017.09
48、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当代作家评论》2021.05
49、论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与评价体系,《民族文学研究》2021.07。
50记忆·认同·身份——中国当代文学学术史中的李陀(独著),《民族文学研究》2018/12
51、族别身份视角下的老舍研究史略(独著)《民族文学研究》2019/12
52、论20世纪50至7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范式(独著)《民族文学研究》/2017/12
53、《个人性、民族性、国家性.世界性——吉狄马加诗歌创作及研究的思考(独著),《当代作家评论》2020.07
54、1950-197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几个关捩(独著)《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55、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文学:在全面发展中走向辉煌(独著,特邀稿)《文艺报》2019.09.06
56、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少数民族文学回眸(独著,特邀稿)《中国民族报(》2018/11.09;2018/12.03(连载)
57、建党百年:少数民族文学巡礼(特邀稿)《文艺报》2021.07.07。
58、与历史共同成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纵论 《社会科学家》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