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法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李素梅 编辑:胡泮 审核:国策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3-09-26    点击:

走进文汇楼一楼,就像走进了一条文化长廊,书法、剪纸等艺术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筑梦中华和合与共”首届文化季回顾展娓娓道来,一幅幅图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茶文化、京剧文化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文法学院继承发扬学院优良传统,创新工作举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谋划发展,在党的建设、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学院注重打造高质量人文素质课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大三的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宋洪元这学期又一次走进了《中华文化概论》的课堂,大一学期已经修完的课程,因为中华文化元素含量高,让他这个工科生有了二刷的愿望。


文法学院积极推进《中华文化概论》课程建设与改革,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将“道中华”“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视频近千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作为“新文科”建设的排头兵,文法学院以学科、师资、专业为核心,结合“新文科建设宣言”进行定位和部署,不断进行优化升级与改造,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围绕“四个服务”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在今年春季举行的“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蒙金玲的汉英双语诵读作品《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在4200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成人组“优秀双语传诵人”。学院以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将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工作,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课程建设。学院教学团队申报的研究成果“中华文化立体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年课程依托的孔子学堂被评为全国优秀孔子学堂,2022年该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还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建设,积极对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指导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学院专任教师参加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专业课程思政集体教学研讨,获省级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改立项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7名,“课程思政”示范课堂7项,“课程思政”专项课程建设立项6项。获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学院将‘扬正气、树新风’‘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持续推进“大学风”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彻OBE教学理念,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推动各专业在‘入主流’的前提下,按照‘新文科’建设理念首先开展学院内部的交叉融合。接下来,学院继续营造‘博学、笃行、诚信、涵容’的文化氛围,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大学添砖加瓦。”文法学院院长丁利明介绍。


把加强课程思政和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纳入教育体系


“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


秋风悄至,琼露渐生。在民大校园,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标语迎风飘展。在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带领着学生社团“普通话推广协会”,在校园大力推广宣传语言文字各项工作。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信息交流、沟通交往和传递情感的纽带,其推广与普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文法学院发挥语言文字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今年,文法学院与图书馆联合博看数据库共同举办了首届“山海情·博看杯”经典诵读活动。



将经典诵读、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进而巩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长效机制,是文法学院经过多年探索积累的经验。每年春秋两学期,学校语委办和普通话推广协会面向全校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每个比赛历时月余,从初赛、复赛,最终进入决赛,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涉及专业广,比赛在师生中形成较大影响。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很好地助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培养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课堂上,我们也始终如一地教育学生要有为社会、为大众进行语言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更要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和使命。”文法学院教师王晖力耕语言文字工作,多年来,她结合《现代汉语》和《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课程教学,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培养各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她还兼职承担全校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18年,学校自2004年首次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根据省市相关部门要求,由她负责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获批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每年举行春秋两季测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累计测试18000多人。


彰显学科实力 践行社会责任


有点叛逆的大学生周爱国,打碎了奶奶的飞机模型意外穿越到70年前,看到徐淑珍、王文学等为代表的新青年在风雨如晦的时代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坚忍执着地寻找自己的理想与爱,才真正理解了奶奶对祖国的爱……这是文法学院学生在文化素质季闭幕式上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话剧《爱在1937》,他们生动的演出,让在场师生无不为前辈们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而动容,纷纷表示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奋斗。


文化素质季,是文法学院历时三个月精心打造的学院文化品牌,是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通过中华文化讲堂、优秀学子论坛、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师生座谈等,尝试将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和朋辈校友的积极作用,突出学科引领、学风建设与价值塑造,积极实践“大思政课”“三全育人”的理念;文化素质季还精心策划了京剧、剪纸、茶道、书画、话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和体验环节,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我们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书法会友、赏析京剧艺术、感受剪纸文化、传承茶道经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扬创新精神,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凝聚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实际行动来书写属于民大学子、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华彩篇章。”法学202班李钢花说道。



学院党委确立并实施“走出去”的办学思路,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出击,深入交流,不断建立健全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学院多名教师被聘为省市的立法咨询专家、法律顾问,廉政监督员,专家委员会成员,调解员和仲裁员,积极参与地方法治建设;学院负责中国孔子基金大连地区孔子学堂建设发展的指导与推广工作,组织中华文化讲师团,为省市政府部门、党校、企事业单位、社区讲座30余次,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学院组织专家赴巴林右旗开展定点帮扶调研和对接,组织学生进行普法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挂职锻炼,鼓励学生为家乡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代言,引导他们利用专业优势全方位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实景实事。


“学院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密结合‘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和‘新文科’等建设要求,加强研究和改革创新,以勇于探索的工作理念,敢想敢为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断创先争优,为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贡献力量!”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国策说。